影片讲述西北农村,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孤独个体,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的故事,武仁林与海清展现了一对底层农民夫妇从陌生到熟悉,从相知到相守的心路历程。从营销层面看,此前《隐入尘烟》包括看片会、导演路演、专访等,并未把电影把小众范围内真正推向大众层面,真正对该片营销造成化学反应的,是无数来自短视频平台的“自来水UP主”,在他们合力把影片排片推高之后,河北一家县城电影发布的“免费带1970-1985出生的老年人看《隐入尘烟》”这一无心之举,才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刷屏之势。自此,来自短视频平台的目标受众,以及来自城市文化精英、中等收入群体,才真正形成了舆论上的“合拢”,各年龄层、不同审美趣味的观众,就《隐入尘烟》达成了共识,观看并讨论这部电影,成为一种流行。再者,同档期影片供给不足也给《隐入尘烟》的逆袭提供了机会。从传统意义上来说,春节档之后的三月是淡季,也是文艺片钟爱的档期,最开始《隐入尘烟》也是瞄准的这个档期。最后选择在暑期档上映,反而赶上了好时机。整体来看,今年暑期档的头部影片数量并不多,爆款影片数量也远远不够,“没有好电影可看”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,而这也让《隐入尘烟》这样的文艺片有了“超长待机”的可能性。从传播渠道看,促使《隐入尘烟》票房急速提升的关键原因,是该片尚未从院线下档,便选择在多家网络平台上线,这其实是片方放弃了院线的一个动作,但没想到,短视频平台在从网络上获得影片素材后,制作了大量的短视频节目,仅在某单一平台上,与《隐入尘烟》相关的短视频播放量便高达2亿次,网民轻而易举花费几块钱就能在网上看到该片,甚至能免费看到电影的前提下,还是有不少人选择了去影院支持电影,这几乎可以称为“史无前例”,流媒体一向被认为是电影长片的“剥削者”,而这次“流媒体返哺电影”,显然极为罕见,也为接下来的电影创作,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。《隐入尘烟》目前的成绩,显然是这该片导演李睿珺所未能预料的,前不久导演还在朋友圈宣布结束宣传期,要给《隐入尘烟》画上一个句号,现在,该片票房不但给他带来惊喜,也让关注文艺片生存的观众感到开心。《隐入尘烟》出人意料的大获成功,不仅让人觉察到了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水平其实并不低,更引人去探索该片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大环境因素。这场难以预测的票房胜利,其实并非只跟《隐入尘烟》作品本身相关。譬如,近年来院线“窗口期”越来越短,甚至出现如《隐入尘烟》这般作品边在院线上映边上线视频平台的“负窗口期”现象,电影营销生态由此发生巨大变化。此外,同期大片表现疲软,也给了《隐入尘烟》这样的“小片”更多的生存空间。在这之中,短视频成功扮演了“解读者”的角色。在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,既有《隐入尘烟》的个人化解读,也有电影解读类创作者通过讲述影片的字幕或镜头,向观众阐释《隐入尘烟》的深意,也有编剧对影片中的经典台词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解答,甚至还有的个人创作者直接在镜头前讲述身边老四与贵英的故事........刚过去的这个夏天,真正在大银幕创造了奇迹的既非国民喜剧CP“沈马组合”的《独行月球》,也非电影工业梦想家兼实干家古天乐“十年磨一剑”的《明日战记》,而是一部讲述两个农民种麦子、盖房子、过日子的文艺片——《隐入尘烟》。一路从排片低迷走到票房日冠,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,截至9月7日凌晨,《隐入尘烟》上映第62天,总票房已跨越1亿元大关。事实上,记者了解到,因为文艺片成本相对少,《隐入尘烟》在宣发上的投入有限,经手这部电影宣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这些视频博主、平台传播基本上都是“自发”的行为,片方甚至不认识这些团队,更不可能刻意做营销。依靠着坚挺的口碑,再加上视频平台的素材推广,达到了在各类观众群里广泛传播,《隐入尘烟》迎来了真正的爆发,且热度一直居高不下。或许是正在上映的几部主流电影票房增长已接近尾声,而《隐入尘烟》刚好是豆瓣8分以上的好作品,加之长短视频不久前刚刚达成合作,《隐入尘烟》网播后有着可进行二创的素材,于是也就幸运的被各种影视大V选中。不过,在《隐入尘烟》流行的背后,也应该看到,文艺片与大众之间存在的一种隔阂。在过去,这种隔阂始终没有找到良好的打破方式,尽管也曾有《冈仁波齐》等文艺片票房达1亿元,但绝大多数文艺片,都没能找到通往一二线城市之外观众视线的路径。《隐入尘烟》的意外走红,让人看到文艺片在“文艺青年”之外的一个巨大市场,这一市场,对应的是短视频平台近10亿计(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,截至2022年6月,我国短视频的用户达9.62亿)的用户数字,一旦一部电影为这一庞大的用户群所接受,那么文艺片将会赢得与商业片进行有力竞争的机会。
更多
猜你喜欢
更多
相关热播
影片评论
对不起,评论暂时关闭